圖片來源:網路。
春節的由來…
春節,即農曆新年,俗稱“過年”,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竈到正月十五,也有的從臘月初八開始,一直過到正月底,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爲高潮。春節時間延續長、地域跨度廣,節日活動豐富,是中國最重要、最隆重,也是歷史最悠久、最熱鬧的傳統節日。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。按照中國農曆,正月初一古稱元日、元辰、元正、元朔、元旦等,俗稱年初一,到了民國時期,改用公曆,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,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。
大年初一,人們都早早起來,穿上最漂亮的衣服,打扮得整整齊齊,帶著伴手禮,出門去走親訪友,相互拜年,恭祝來年大吉大利。在過年期間,大小廟宇也都擠滿上香祈求來年平安及好運的民眾。
大年初二則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,稱為「做客」。傳說如果女兒在初一回娘家的話,娘家就會變得很窮,這就是選在初二來回娘家的緣故。依照以前的習俗,出嫁的女兒在這天要由娘家的兄弟前來迎接,但現今都用電話口頭邀約。在這天,女兒須偕同夫婿及兒女,攜帶一些禮品(稱為「伴手」或「等路」),回娘家省親,並準備紅包,分送給娘家的兒童。
大年初三俗稱為「赤狗日」,或稱「赤口」,是兇日,俗例謂此日不宜外出或宴客。此外,根據一個有趣的傳說,初三也是「老鼠娶親」的日子,入夜以後,家家戶戶必須早早熄燈就寢,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;此外,人們並在家中各處灑鹽、米,稱為「老鼠分錢」。
大年初四,所有的歡樂趨於平靜,有的需返回各自的工作崗位。當天是「接神」的日子,在臘月二十四日升天向玉皇大帝奏報的灶神,都在這天回到人間,因此要準備豐富的牲醴、果品,然後焚香點燭及燃繞金紙,並施放鞭炮以表示恭迎。
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之中最最重要的節日,即使我們平時再怎麼忙錄,都會在這個難得的日子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圍爐! 當然很多自古以來的禮俗也都是不能免的啦! 平時各自忙錄於生活,趁著這個難得返鄉的機會,當然要帶著可口的伴手禮到處串門子囉! 此時,伴手禮可就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哦! 親朋好友們籍由著禮尚往來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。
然而,現代人講求健康、天然,也喜歡嘗試新鮮事物,伴手禮的種類也就層出不窮,愈來愈多不同的選擇,該如何挑選美味滿分又健康的伴手禮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